改革开放40年|守护初“心”的九三人

 

 

【人物档案】刘迎龙,九三学社社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儿童心血管诊治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中心主任。苏俊武,九三学社社员,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刘迎龙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副主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小儿心血管疾病事业来说,这飞速发展的40年不仅带来了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还带来了防治结合的新理念,造福了千千万万的患儿。九三学社社员刘迎龙和苏俊武,在心脏瓣膜及先心病外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救“心”天使

刘迎龙自1974年起从事心血管病外科医、教、研工作,是著名小儿先心病外科专家。他累计救助了两万多颗有先天缺陷的小心脏,被众多先心病儿童和家长们亲切地称呼为“救心天使”。2016年,他被央视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毕业于吉林医学院的刘迎龙前往阜外医院心脏外科进修,随后考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攻人工心脏瓣膜研究。1989年,已留在阜外医院工作的刘迎龙远赴美国新泽西州ST.Joseph医院心外科研修学习。同去的医生大都想方设法留在美国,但他学成后毅然回国,从此致力于小儿先心病事业。

先天性心脏病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也是目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我国每年有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刘迎龙下决心要在这个领域一展身手。在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心脏外科领域,小儿心脏手术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这对于身高臂长的刘迎龙来说,其转变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困难,他坚定地表示:“我考虑的不是自己需要,而是哪里需要我,就上哪里去。”

 刘迎龙在全国率先开创“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微创术,扩大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适应证, 将手术死亡率从13.9%降低到1.1% 为无数患儿带来了新生。他身上那股永远充沛、不知疲倦的干劲,让很多年轻医生都难以比拟。“医术精湛德为先,医者仁心为患儿”,刘迎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架起了医患心桥,小患者们都亲切地叫他“刘爷爷”。

“一带一路”上的跨国救助

除了“刘爷爷”,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还有一位颇受小朋友欢迎的“苏伯伯”——苏俊武。

1996年,苏俊武考入阜外医院攻读硕士,师从刘迎龙教授。200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

 

近年来,苏俊武多次随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赴蒙古国等地,开展“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救助患儿人道救助计划。今年10月,在蒙古国红十字会和第三国立医院医生的配合下,苏俊武等来自中国的医生对蒙古国19省的130多名先心病患儿进行检查,确认47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将到中国接受手术。

 

“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好的民心相通项目!”看到康复状况良好的蒙古国患儿,苏俊武感慨地说。筛查确诊了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医疗队无法手术的患儿,展现出中华大国风范,彰显了人道主义情怀。

除了去蒙古国等地,苏俊武还两次入藏,已先后救助了来自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的500多名儿童。看到一面面锦旗、一条条哈达,苏俊武仿佛看到孩子们最美的微笑。“每当看到孩子的脸不再是紫色的,走路也不再是走几步就要休息,如今也能跑能跳,这是我最大的安慰。就像画家完成一幅作品,驻足在那里欣赏,那种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没有什么比救孩子让我感到更快乐的了,这些感触也是我在先心病心外科坚定走下去的动力。”2018年,苏俊武被授予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是苏俊武从医的第32年。8月,他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首届医师节礼物——安贞医院“从医30年纪念荣誉证书”。回顾漫漫三十余年的经历,他坚定地表示:“从医32年,敬佑生命,大爱无疆,无怨无悔!”

 

见证小儿心脏外科一路前行

改革开放40年来,孩子们口中的“刘爷爷”和“苏伯伯”见证了小儿心脏外科一路前行。

他们走在小儿先心病研究和临床的前沿。1994年,刘迎龙在国内首创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这一全新术式,完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万余例,在全国百余家医院推广。针对我国先心病患儿的特殊病情,刘迎龙提出了肺动脉高压诊断性治疗和复杂先心病复合姑息手术理念,获得了国际权威的认可。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他们还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刘迎龙连续五次就“多点注册行医”提案,希望能为国家的医疗政策“补心”作出贡献。“不去病根儿、难拔穷根儿”,刘迎龙认为农民脱贫的关键是要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于儿童先心病这样致贫的疾病,国家应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水平。”他建议允许和鼓励地方在年度医保基金筹集中单设大病保险缴费项目,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水平,从而扩大大病保险基金规模,确保基金可持续运行。

“如果说卫生是公益事业,那么儿科就是慈善事业。”刘迎龙、苏俊武两代九三人,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出发,忠实履职,建言献策,为小儿心脏外科的一路前行作出了诸多贡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程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