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
<正>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号称我们勤劳勇敢智慧,我们号称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我们改革开放才30多年,还是刚刚起步,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质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开外。有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
2014年06期 No.15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99 ] - 徐耀;
<正>2014年11月13日,《求是》杂志刊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文章"科研院所改革,路在何方",可以说道出了科学院改革的难点。白院长指出:"科研院所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科技评价等方面的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制约了创新活力和能力提升。"其实不怕没办法,而怕对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很难做到对症下药。中国科学院的改
2014年06期 No.15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8 ] - 秦前红;
<正>据媒体报道,深圳大学拟吁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深圳大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深圳大学有关专家已经完成专家试拟稿工作。如果该项立法建议能够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所接受并最终表决通过,将成为内地第一部专项高校地方立法。按照专家起草小组的设计,条例的主要宗旨在于争取更大办学自主权。关键性的制度有,拟将深
2014年06期 No.151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7 ] - 金涛;
<正>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仅以此文纪念那些曾经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为写严老传记,在他的寓所多次访谈。在谈到8年抗战期间许多难忘的经历,这位老科学家仍然激动不已,尽管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严老仍然记忆犹新。1937年5月,严济慈应邀去巴黎,出席国际文
2014年06期 No.15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4 ] - 智效民;
<正>1936年4月,首届中国建筑展览会在上海开幕。据说这次展览会"因为得到全国建筑界通力合作",所以能够"将中国建筑艺术过去成绩、现在实况、未来趋势,荟集一堂",从而给世人"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注意"(《上海研究资料》续集第459页,上海书店1984年版)。正因为如此,展览会呈现出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后未曾有过的热闹"(同上,第481页)。
2014年06期 No.151 14-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3 ]
- 许耀桐;
<正>依法治国,必然要高度注重依法决策问题。治国需要依法,决策也需要依法,治国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就取决于能否依法决策。由此可知,依法决策决定着依法治国的兴盛。正因为这样,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理念,阐述了依法决策的构成和主要程序,并就如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思路。
2014年06期 No.15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9 ] - 张千帆;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开风气之先,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自然引起了普遍关注与期待。自1999年修宪以来,"依法治国"、"法治国家"等现代治国理念早已成为现行宪法的重要原则。之所以15年之后再次将法治作为重中之重,是因为我们今日离此目标依然相当遥远。虽然立法进展巨大,中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仍是摆在
2014年06期 No.151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61 ] - 傅达林;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
2014年06期 No.15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6 ] - 阿烈;
<正>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是人性,也是当下中国社会最简明的写照。为利而来并不是错。靠诚实劳作获利服务于社会应予歌颂。不讲诚信、靠钻法律不健全的空子取利则有错,若无良无德地用毒食品谋利则是有罪,当依法治之。贪官贪腐,既为利也为种种私欲,任由他们贪腐下去,国家则可能被他们掏空。对贪腐,需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彻底根除。
2014年06期 No.15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 刘武俊;
<正>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胜利闭幕。全会绘就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提出了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司法领域提
2014年06期 No.15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9 ]
- 李醒民;
<正>少时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宋一代某尼的《悟道诗》使我眼睛一亮。记得那时,这首诗立意之奥妙令我回味无穷,构思之巧妙令我击节叹赏。它在我的脑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大约40年后,当我为《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彭加勒》一书第三章"探究数学王国的根底"时,曾把该诗作为题记诗记录在案:
2014年06期 No.15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3 ] - 丁国强;
<正>《秦窑法庭———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下称《秦窑法庭》)是一本考察基层状况的社会学论著。该书以陕西关中地区的秦窑法庭为个案,着力呈现国家、乡村社会与人民法院科层制机构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作者以田野调查的方法进入当代中国治理结构的内部和法治建设的微观层面。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法治状况呈现明显差异性,既有观念的分歧,也有解决问题路径
2014年06期 No.15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6 ] - 伍茂春;
<正>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标志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则是中国人历经百余年艰难曲折之后才找到的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之路。在改革开放进入第四个10年之际,《精英与平民》聚焦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及时而警醒地告诉我们,古老的中国
2014年06期 No.15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0 ] - 杜导斌;
<正>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细读张耀杰新著《北大教授与〈新青年〉》,个人认为至少有两大亮点:一是言必有据、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二是发人深省的历史反思。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围绕由胡适率先提出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展开讨论,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谱系其实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新青年》杂志中最早提倡"个人主义"的,是
2014年06期 No.15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2 ]
- 陶东风;
<正>"中国话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也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热衷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个话题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困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它的标志性口号就是所谓"失语症":中国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基本上借用西方理论话语,而没有自己的话语。对"中国话语"之说,我有一些疑虑:所谓"中国话语"到底是什么?怎么去发现"中国话语"?如
2014年06期 No.15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08 ] - 李文倩;
<正>林国华在2014年出版的《在灵泊深处:西洋文史发微》一书后记中写到:"此书的写作虽涉及广泛的作家作品,但作者因其政治学专业和问题意识,在此意义上使得全书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当然,作者此处所说的"政治学",主要不是指现代学科划分意义上的政治科学,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的考量。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作者的
2014年06期 No.15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1 ] - 谌洪果;
<正>《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歌德的爱情经历和一个朋友的自杀。该书出版于1774年,被称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从这部日记书信体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自然浪漫主义的倾向:歌颂"天才",提倡"自由",主张"个性解放",号召"返回自然"。维特短暂的一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
2014年06期 No.15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8 ] - 李乔;
<正>"暂时的历史正当性"辨读徐觉哉《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段中得到启迪》,笔记如下。剥削具有"暂时的历史正当性",恩格斯语。"暂时"是多久?"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暂时"就该结束了。这表明剥削一则有正当性,二则含非正当性———即历史非正当性———到一定时期便不正当了,亦即据时而变。这是辩证法:
2014年06期 No.15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 ] - 赵振宇;
<正>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正在一些高校紧张进行。"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我国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看来,"教学评估"是有意义的。但要真正将这项工作做好,还需要对当下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作一点梳理才是。大学是干什么的,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老师是干什么的,教书育人是它责无旁贷的使
2014年06期 No.15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9 ] - 刘巽达;
<正>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虽然其讲话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各大主流媒体不约而同用头条位置刊出这两句话,可见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习近平说,"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
2014年06期 No.15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 ] - 柳士同;
<正>80年前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稍念过点书的人大概都读过。先生谈了当时中国人的"送去主义",并主张和强调"拿来主义"。那么,外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是否也注重"送去"和"拿来"呢?最近,读美国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史景迁的著作《改变中国》和《大汗之国》,对此颇有些感触。在笔者看来,《改变中国》体现的就是西人的"送去主义",而《大汗中国》论述的则是西人的"拿来主义"。
2014年06期 No.15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