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科学博议

  •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思与前瞻

    <正>编者按: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人类历史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又一次面临重大的转变。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刊近日特举办"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思与前瞻"研讨会,邀请科技界和人文社科界知识分子,对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现选摘部分学者论点,以飨读者。

    2013年06期 No.145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78 ]
  • 参政议政需要:有思想,有见解,有胆量

    邵鸿;

    <正>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邀请到这么多著名专家学者,来参加我们这次"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的研讨会。这次会议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想谈一些相关联的想法。第一是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这个题目,此时来讨论,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毫无疑问,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变迁,科技是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科

    2013年06期 No.145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6 ]
  • 信息技术助推民主进程

    陈利浩;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已经是治国理政的一种推动机制、倒逼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不光是"第一生产力",也已经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2013年06期 No.14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9 ]
  • 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模式转型

    王志新;

    <正>最近都在热议院士体制改革。中国的院士制度招来这么多的指责,我觉得主要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是当前的行政、科技管理体制赋予了院士太多的特权。比如国家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许多部门和地方的领导就认为院士是科技人才的代表人物,于是很多省市就花大价钱引进院士,几百万、几千万的投入,与院士相关的待遇也层层加码,甚至许以官位;院士也成为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经费投入、项目引进的招牌。如果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赋予院士

    2013年06期 No.14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4 ]
  • 大数据:需要应对的时代处境

    范春萍;

    从技术的角度,中国从未曾像今天一样离科技革命的前沿如此近过。然而,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从体制机制到社会文化再到人的思想观念,却离大数据时代所要求的相去甚远。

    2013年06期 No.14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4 ]
  • 互联网再造中国社会

    祝华新;

    <正>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提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能不能加上半句:只要我们善待、善管和善用互联网,它就会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未来移动互联网会给社会舆论更大的表达空间和覆盖面。很多农民工买不起电脑,但可以用手机上网,发帖看帖。今天在任何一个突发事件现场,可能

    2013年06期 No.14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1 ]
  • 互联网:一条自由流淌的河

    刘孝廷;

    有了"网络之城",就要考虑建设"网络人学",探究关于人的重构问题。因为现实的人的塑造是缓慢的,而网络时代,一切都可能迅速改变。

    2013年06期 No.14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8 ]
  • 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陈力丹;

    <正>无论是大数据、网络还是信息高速公路,现在有一个统称,即新媒体。"媒体"的概念不能在原有传统媒体的意义上理解,它包括各种新的传播途径、发送和接受方式或形态。这方面的历史在我国开始于1994年。那年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信道开通,尝试进入互联网,于是我们进入web1.0时代,随后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上的网站瀛海威。随着博客的出现,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有了博客、播客、掘客、维客等"自媒体"形式,使人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

    2013年06期 No.14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85 ]
  • 互联网:促进民主与杜绝暴力

    李醒民;

    <正>关于互联网的发展,回顾过去突飞猛进,俯视现在日新月异,展望未来前程无量。不过,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我的态度是学会拒绝和舍弃,只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觉得,当今的信息多得不得了,多得铺天盖地;即使把一天变成48小时,即使能够活三五辈子,要把一天的信息量浏览完,也是望尘莫及的事情。所以我只好退回自己的小天地,固守自己的一瓶一钵,能用电脑写文章、查资料、发邮件、看新闻就行了,其他的基本被我拒之门外。若不如此拒绝和舍弃,那就没办法正常生活,

    2013年06期 No.145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 ]
  • 自媒体的影响和冲击

    熊卫民;

    <正>以人类交流工具的变革为标准,可将21世纪之前的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每个时代都还使用以往用过的媒介,但又因新的媒介的使用,而与以前的时代有显著区别。口语时代的交流工具是口、舌、口哨等;说话和制造工具一样,也属人类最早发明的伟大技术;所传播信息的特征是当面交流,口口相传,信息难以保真,容易变形。手写文字时代的交流工具是泥版、莎草、甲、骨、石头、金属、竹简、木简、树皮、树叶、布、羊皮、纸张等;长期以来,造字、识字、书写、作文等都只

    2013年06期 No.14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0 ]
  • 新技术的最终目的何在

    刘兵;

    现在我们更应该反思,不仅包括互联网,还包括各领域在内大力推广的新技术,其最终的目的何在?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还是更多地追求货本的增值?

    2013年06期 No.145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7 ]
  • 互联网时代的科学传播:新气象,老问题

    朱效民;

    <正>花费700余万元打造的100平米科普电子显示屏英姿飒爽地矗立在社区广场,农村科普数字家园里最新款的电脑整齐划一地排成气派的方阵,一些以"电子科普"作为主题的社区宣称所有科普活动都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网上参与……这是笔者近几年来参加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考察评估时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和农村经常见到的情形,而且随着对先进科普社区(农村)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互联网时代的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正大踏步地向着更高(级)、更新(潮)、更贵的目标迈进,电子显示屏、多媒体可视化建设热火朝天,数字港湾、数字家园设计不亦乐乎。

    2013年06期 No.14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8 ]
  • 网络时代舆论变化与偏移

    李大光;

    <正>自从上个世纪中叶网络出现以来,信息世界开始以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的改变首先是舆论的变化,舆论的变化反过来又引发舆论领袖们的思想的变化。领袖们的思想与公众的舆论的相互作用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但是,以报纸和书籍等传统媒介为主要传播模式而形成的舆论市场在信息时代,或者说网络时代和数据时代在发生着巨大的、甚至是颠覆的变化。

    2013年06期 No.14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3 ]
  • 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走向公正

    方在庆;

    <正>我们讲话有个身份问题,就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政府的角度讲?还是从其他的角度来讲?身份界定不一样,相对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从个人意义上来讲的话,我是很赞成互联网的,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非常方便。但对于社会来讲,对于政府来讲,恐怕就不一样。这里面有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的知识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数据,不带任何价值判断;比数据高一层次的叫信息,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比信息更高层次的是知识,也就是成系统的信息;比知识更高的是智慧。而智慧恐怕就很难通过数据来获得,它

    2013年06期 No.145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7 ]
  • 从《第三次浪潮》《数字化生存》到《大数据时代》

    孙伟林;

    <正>1983年读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那时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我还记得《第三次浪潮》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和冲击,托夫勒书中预言"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浪潮至今不过三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仅30年的时间,互联网、新兴媒体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浪潮》中一些论述我们今天可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仅被迫接受现实提出的认识模式,而且还主动创造和不断再创造新的认识模式。这就向我

    2013年06期 No.145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74 ]

民主与法治

  •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攻克环境污染和人心污染

    岳庆平;

    除非我们举国上下尤其是领导层超常挽地用大智慧、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并果断拿出铁腕手段,恐怕目前已接近走成死棋的两大污染问题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解决。

    2013年06期 No.145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 ]
  •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

    俞可平;

    <正>一、科学与政治科学和政治或者说知识和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我们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文明,比如说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其实如何看待知识与政治的关系,也应当是区分一种文明的重要特征。知识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和权力,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肯定离不开科学,肯定影响科学。在中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是欧洲来的,

    2013年06期 No.14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58 ]
  • 中国改革该向何处去

    张千帆;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虽然决定是否改、如何改本来是政府的事情,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一个健康社会,民间理应对未来的改革走向发表自己的主见,而不能坐等中央的"顶层设计"。事实上,在经过三十年改革之后,中国民间社会已经就改革的基本方向达成初步共识。中国改革应向何处去?答案取决于当今改革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当前,中国亟需在经济、政治与法治三个向度上推进改革,而民间改革共识则分别体现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与执政权力的法治化。

    2013年06期 No.14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47 ]
  • 曼德拉远行 宽容和解永存

    赵振宇;

    <正>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遗体,在比勒陀利亚市政厅接受他的国民瞻仰三天后回到他的老宅安葬,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段时间以来,曼德拉的去世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在众多的报道中,我记住了美联社的评价,"曼德拉是宽恕仁爱的大师"。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在非国大的一次会议上,曼德拉发表题为《自由之路无坦途》的讲演:"治疗我们(南非人)伤痛的时代到了,弥合我们裂痕的时机到了,这个时代应由我们建立。"不少人评价,这次演讲是对种族主义政权的"宣战书"。1961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

    2013年06期 No.14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0 ]
  • 公共权力必须善良

    黄卧云;

    <正>如何对待别人,是衡量自身人性的尺度,也是衡量政治文明化程度的尺度。我相信,最能表明我们自身教养的,不是文凭,不是学历,不是顶戴的品级,而是我们能不能善以待人。善待他人不是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主人和奴仆,而是善待陌生人,尤其是善待异议者。善待对手才能体现人性的高度。一个人当他挖空心思地想到如何最大程度的侮辱他人,他就是在最大程度地侮辱自己,因为充满于心的仇恨使他被恶毒之心主宰了,他不但要置人于死地,还要再踏上一只脚。中国王朝时代对犯人,主要是政

    2013年06期 No.14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9 ]

思想空间

  • 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俞敏洪;

    <正>(11月19日上午,新东方创始人、黑马导师俞敏洪参加创业家传媒5周年庆典,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以下是文字实录。)我们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有一个比喻,本来你想娶一个女人好好过一辈子,结果娶回家被窝还没有热,这个女人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权威和控制权被消减其实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在权威和控制的社会里,创新和发展是扯淡。我喜欢微信,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个人英雄主义重新来临,任

    2013年06期 No.14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2 ]
  •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吕新雨;

    <正>(在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吕新雨教授发表讲话。以下为文字实录。)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今天,1993年的初秋,不记得是否也象今天这样阳光温煦,只记得怀揣尚未捂热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证书,也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图书馆旁边的老文科楼二三两层,新闻学院所在地。当时的院长,丁淦林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一间简陋的堆满书报的办公室,让我坐在他的对面,很郑重地对我说,你

    2013年06期 No.14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87 ]
  • 法科学人的精神家园

    张义清;

    <正>(在湘潭大学法学院团校开学典礼上,张义清教授发表讲话。以下为文字实录。)跟大家现在一样,本人也是若干年之前在这片黄土高坡度过了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其后到外面工作、学习多年,才"归队"服务的,算是你们的老学长了!刚才看了同学们的PPT演示,的确感触良多。可以这么说吧,你们目前的学习环境和各方面条件跟20年前我们那个时候比起来,的确要优越得多,同学们也因此要幸福得多!幸福已经写在同学们的脸上了!刚才也强烈地感受到,跟吾辈大学时代比起来,如今90后的大学生活更加显得青春焕发,活力四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特别愿意看到的!应该承认,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万事万物都在进化。然而,理想照进现实,我们仍然要说,在当下

    2013年06期 No.145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8 ]
  • 当代中国为什么盛行物质主义

    陶东风;

    <正>上世纪末,美女作家卫慧在《我的生活美学》中写道:"我也许无法回答时代深处那些重大的问题,但我愿意成为这种情绪化的年轻孩子的代言人,让小说与摇滚、黑唇膏、烈酒、飙车、信用卡等共同描绘欲望一代形而上的表情。"卫慧所谓"欲望一代"大约是指比她小的那些"八零后"、"九零后"们,他们"没有上一辈的重负,没有历史的阴影"。"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们都不愿意负太大的责任"。这种不要责任和沉重,重视享乐和轻松的"欲望一代"的"生活美学",可以恰当地称之为物质主

    2013年06期 No.14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78 ]

随笔

  • 当了官真的是无所不能吗

    武际可;

    <正>偶然读到邹韬奋先生的一篇文章《无所不专的专家》,他说得真好:"天下无万能的人,……但在我国往往产生许多无所不能的专家。试略想从前的政界,有人今日做司法部长,隔几时可以做教育总长,再隔几时又可以做内务总长……各部的什么长,在名称上似乎各有所专,在别国是要选各得其所的专门人才充任,在我国则凡是做了大官的人就无长不可做,这是无所不专的官僚专家,到现在此种风气还是不免。"他说,"此种风气"到他生活的"现在""还是不免"。那么,在他过世后,又经过了两代人,如果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种风气,不仅"不免",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3年06期 No.14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 ]
  • 民意为奴,则规矩失灵

    游宇明;

    <正>世界上许多规矩都是针对弱者的,强人们往往并不将它们当回事,民国第一牛人蒋介石就是无视规矩的典型。抗战前,一些地方军阀表面上服从中央政府,实际上搞独立王国,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刘湘、广西的李宗仁都是如此,蒋介石心急如焚。老蒋一生最喜欢的就是权力和美女,美女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搞定,权力就麻烦多了。当时对他的权力形成直接威胁的就是各地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假若不能彻底打败这些人,就算做上了最高领导人又有什么意思呢!老蒋想了一个办法,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希望与各地方军阀集团的中级将领(师旅长)联络感情,以便釜底抽薪。

    2013年06期 No.14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 ]
  • 凯末尔改革的余音

    韦零;

    <正>凯末尔,是土耳其人民尊敬的国父。在土耳其国父墓,回响着凯末尔坚定的声音——"我发誓:在恢复土耳其人民的尊严之前,我绝不屈服,绝不后退!""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凯末尔是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他戎马一生,从上尉一直晋升到元帅。1915年加里波利之战,他指挥的土军击退了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印度和新西兰军队的登陆进攻。1916年8月,因保卫首都伊斯坦布尔,获得"伊斯坦

    2013年06期 No.14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5 ]
  • 是管理教学还是管制教师

    丁辉;

    <正>在中学工作的朋友来跟我讲了一件让我啼笑皆非的事。他所任教的那所学校的教务处在每个班"安插"两名所谓的"教务信息员",直接定期不定期向教务处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肩负这项特殊使命的两个学生连班主任都不知道是谁,每学期末对"成绩突出"的信息员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也只公布所在班级不公布名单,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是什么教学管理?我在中学里工作有年,后来通过研究生考试,才

    2013年06期 No.14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 ]

书与思

  • 《吾国教育病理》前言

    郑也夫;

    <正>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愤懑之一是对中国教育到这步田地,搞成这副模样;之二是目睹管理者解答中国教育困境之弱智。情感的驱使,令笔者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毅然上路,经暑期三个月的恶补,在2010年9月开设了"批判的教育社会学"课程。批判是一个异类对主流不可或缺的态度,但思想锋芒岂在名号,课程名称初拟"教育社会学"。却因学校已开设"教育社会

    2013年06期 No.14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33 ]
  • 用历史眼光理解法治——读《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丁国强;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2013年06期 No.14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8 ]

快语诤言

  • 应试V中:欲说辉煌好困惑

    孙焕英;

    <正>有次,赴朋友的宴请,邻座来了一位不认识的朋友的朋友。寒暄之中,他问我家乡。我说:"穷乡僻壤,河北某地。""哪里哪里,人杰地灵!V中学。"他说着,伸出了两个手指变成为"V"字形,"腕儿中!北大清华,一次录取上百名,全国罕见,辉煌!V中学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啦!"每次听到这类对家乡应试V中的赞誉,作为一个V中学的故乡人,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倒像有块石头压上心头。因为,一些逻辑已经成为死结,我怎么也解不开。这些"逻辑"是这样的:当今中国的教育,中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是应聘

    2013年06期 No.14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 ]
  • 用什么重建我们的道德

    李秋生;

    <正>落笔写下"重建"二字,心头不免有些沉重。众所周知,我国曾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孟的"礼义仁智信"长期以来是中华子孙的高贵信仰,史上甚至出现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动人景象,即使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还风靡祖国大地,人们深为"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而自豪。时至今日,竟然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许多同胞为此感慨、困惑和纠结。

    2013年06期 No.14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5 ]
  • 农村土地改革必须慎之又慎

    亢振洲;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人们无疑有很多期盼。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如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正好11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安徽省20个县、区将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今后,农村集

    2013年06期 No.145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 批评的分量

    卢江良;

    <正>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曾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他甚至还宣称:"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作为一个大批评家,索氏所说的"真话"显然就是"批评"的同义词。而他频频提出如此警言,无不说明了"批评"所具有的分量。批评,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是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但其实质上所承担的,已远远不止这些——在我国古代,把它比作"利于病"的"苦口

    2013年06期 No.145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 ]
  • 让反腐形成威慑力

    唐剑锋;

    <正>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规划》在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提法、新举措、新部署(据12月26日《燕赵都市报》)。《规划》传递出

    2013年06期 No.14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 ]
  • “民告官”要让公民与政府在法律面前平等起来

    杨涛;

    <正>作为一部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行政诉讼法在颁布实施20多年之后面临首次大修。检验行政诉讼法的修正能否取得进步,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公民与政府在法律面前平等待遇,能否让政府行为接受到司法公正的审查。凡是能让公民与政府在诉讼中平等待遇的或者让政府多承担义务的(例如政府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修改,则是进步的;凡是让政府享有特殊待遇,或者是事实上可能造成让公民无法与政府同等待遇的条款,则意义寥寥。

    2013年06期 No.145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 ]

  • 征稿启事

    <正>《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随笔"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时事评析、学术随笔、思想评论和读书札记等。

    2013年06期 No.145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4 ]
  • 《民主与科学》2013年总目录

    <正>~~

    2013年06期 No.145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 ]
  • 2014年《民主与科学》征订启事

    <正>《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服务对象。《民主与科学》2014年将进一步优化栏目,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坚持突出"民主"与"科学"的主线,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系统刊物中呈显出《民主与科学》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民主与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本,80页,彩色四封,每逢双月出版。每本定价9元(含邮费),全年6期,共54元。杂志社自办发行,欢

    2013年06期 No.145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 ]
  • 王林旭绘画作品选登

    王林旭;

    <正> ~~

    2013年06期 No.145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