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珍;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为了我们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不再停顿、不再偏向,为了我们民族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惟有在民族文化中注入科学精神,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建构理性的新世纪中国文化。
2012年01期 No.13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1 ] - 冯培恩;
<正>钱学森先生表态赞成"把科学注入文化"的提法,但这不是钱老提出来的。钱老提出科学技术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赞成。还联想到:同样重要的事实是,文化是广义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01期 No.13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 ] - 秦伯益;
文化是软实力,如水之柔,但她又是最有力量的,她是一切硬实力的根基。因为她决定着国民素质、道德风尚、社会诚信,政治信仰,直至国家命运。
2012年01期 No.13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4 ] - 资中筠;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布鲁诺与方孝孺之死》,比较他们为什么死。两人都死得很壮烈,很有骨气,为他们所坚持的原则而死,但布鲁诺坚持的是日心说,是与现实利害无关的真理,方孝孺坚持的是朱家朝廷谁当皇帝的问题。这就很说明问题。
2012年01期 No.13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5 ] - 倪正茂;
有扬有弃,才有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扬不弃,文化成了一盘大杂烩;只弃不扬,则文化必被摧毁,文化的发展必然中断。
2012年01期 No.13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4 ] - 王渝生;
<正>关于"把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来考察我们的文化。我国是五千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时候世界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有其一。到了两三千年前,是古代中华文明和新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世
2012年01期 No.13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9 ] - 钱学敏;
<正>一、难得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近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我理解,这可能是由于今天,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仍然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受其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2012年01期 No.1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4 ] - 李醒民;
<正>在《科学的文化意蕴》专著中,我在论及科学精神的规范结构时这样写道:"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
2012年01期 No.13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6 ]
- 李侠;
<正>短短三十余年的改革,经济上去了,文化衰落了,这是一个很违反常规的奇异现象。这期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见证者的身份,我们目睹了与经济起飞同样震撼的整个社会大范围失范现象的蔓延,痛定思痛,举国上下都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文化建设要比经济建设困难得多,也缓慢得多,对此,我
2012年01期 No.13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 ] - 若水;
<正>科学精神,在近十几年的党中央文件、国家政策和社会宣传中提到的不算少,但它真的在我们的精神家园占有一席之地了吗?现实中,它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内化到社会文化与人们的素养中了吗?这是值得再思考的问题。
2012年01期 No.13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 ] - 吴长青;
<正>哪些人是科学中的叶公好龙之徒?具有专家、学者的身份,其思想和行为却背离了科学的精神;用精心的算计代替普遍的理性;将一大堆的部门科学知识,仅作为他们手中的工具来使用,当作一个美丽的装饰;面对一个非理性的现实,不是选择作出理性的批判,将真正的问题告知人民,而是选择为权势圆场,给出所谓非如此不可的解释。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保住既得利益。
2012年01期 No.13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 ] - 刘尧;
<正>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拷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大学在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
2012年01期 No.13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4 ]
- 汤寿根;
<正>根据欧洲的民间传说,人世间有一种人是能变形为"狼"的,"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变形之后,它会对着月亮长嚎,难以自制地想吃活人或动物生肉。早在史前,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就有关于"狼人"的种种传说。一位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堪当良师益友的书生,却在月圆之夜失去自我意识,变身为六亲不认、残忍凶暴,令人不寒而栗的"狼人"。这些传说的原型,或许是来源于现实社会里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吧!
2012年01期 No.13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0 ] - 许秀华;
<正>科学有什么用?这似乎是一个荒诞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怪圈中,类似的诘问,一些中小学家长屡屡脱口而出。这些家长既非否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非拒绝科学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之所以有此疑问,乃是对目前科学教育在学前、小学教育以及升学考试中逐步被边缘化的现状,所作出的无奈应答。
2012年01期 No.13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92 ] - 陶东风;
<正>在消费者社会,劳动和劳动阶级得到了极大解放,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向非暴力方向的进步,因为劳动的解放使得生存必需品的满足变得比以前大为容易,没有必要通过暴力强迫奴隶劳动或掠夺别人的必需品。但是这个所谓"进步"却不见得是向自由的进步。依据阿伦特的一贯思想,受人类生命过程的自然需要制约的人,是不自由的,必然性对人的控制,即使不是表现为强迫劳动,而是表现为对人的
2012年01期 No.13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48 ] - 吴燕;
<正>2010年上映的印度影片《自杀现场直播》是一部具有讽刺与批判意味的影片,尽管该片表现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以喜剧的形式加以呈现,细节处耐人寻味。印度一个名叫霹雳的村庄里,一对兄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最终却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即将面临被银行拍卖其土地的结局。无奈之
2012年01期 No.13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5 ] - 李乔;
<正>给领导者排序,谓之第一二三乃至更多"把手",不知源起何时。在民主集中制下,班子成员,每人一票,参与集体决策,再分工分权。一般说,各"把手"的重要程度及权力大小,依排序位置而递减。在个人专断情况下,集体决策不复存在,分工分
2012年01期 No.13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