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中国现代化需要科学精神

    王志珍;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为了我们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不再停顿、不再偏向,为了我们民族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惟有在民族文化中注入科学精神,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建构理性的新世纪中国文化。

    2012年01期 No.13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1 ]
  • 应把“注入”改为“融入”

    冯培恩;

    <正>钱学森先生表态赞成"把科学注入文化"的提法,但这不是钱老提出来的。钱老提出科学技术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赞成。还联想到:同样重要的事实是,文化是广义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01期 No.13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 ]
  • 文化是一切硬实力的根基——从逛书店说开去

    秦伯益;

    文化是软实力,如水之柔,但她又是最有力量的,她是一切硬实力的根基。因为她决定着国民素质、道德风尚、社会诚信,政治信仰,直至国家命运。

    2012年01期 No.13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4 ]
  • 谈科学 讲逻辑

    资中筠;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布鲁诺与方孝孺之死》,比较他们为什么死。两人都死得很壮烈,很有骨气,为他们所坚持的原则而死,但布鲁诺坚持的是日心说,是与现实利害无关的真理,方孝孺坚持的是朱家朝廷谁当皇帝的问题。这就很说明问题。

    2012年01期 No.13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5 ]
  • 扬弃:文化发展的规律

    倪正茂;

    有扬有弃,才有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扬不弃,文化成了一盘大杂烩;只弃不扬,则文化必被摧毁,文化的发展必然中断。

    2012年01期 No.13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4 ]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必须与时俱进

    王渝生;

    <正>关于"把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来考察我们的文化。我国是五千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时候世界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有其一。到了两三千年前,是古代中华文明和新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世

    2012年01期 No.13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9 ]
  • 科学与文化相得益彰

    钱学敏;

    <正>一、难得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近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我理解,这可能是由于今天,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仍然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受其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2012年01期 No.1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4 ]
  • 把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基因

    李醒民;

    <正>在《科学的文化意蕴》专著中,我在论及科学精神的规范结构时这样写道:"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

    2012年01期 No.13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6 ]

科学博议

  • 科学:一条通向自由的隐秘之路

    李侠;

    <正>短短三十余年的改革,经济上去了,文化衰落了,这是一个很违反常规的奇异现象。这期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见证者的身份,我们目睹了与经济起飞同样震撼的整个社会大范围失范现象的蔓延,痛定思痛,举国上下都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文化建设要比经济建设困难得多,也缓慢得多,对此,我

    2012年01期 No.13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 ]
  • 再议科学精神

    若水;

    <正>科学精神,在近十几年的党中央文件、国家政策和社会宣传中提到的不算少,但它真的在我们的精神家园占有一席之地了吗?现实中,它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内化到社会文化与人们的素养中了吗?这是值得再思考的问题。

    2012年01期 No.13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 ]
  • 科学中的叶公好龙之徒

    吴长青;

    <正>哪些人是科学中的叶公好龙之徒?具有专家、学者的身份,其思想和行为却背离了科学的精神;用精心的算计代替普遍的理性;将一大堆的部门科学知识,仅作为他们手中的工具来使用,当作一个美丽的装饰;面对一个非理性的现实,不是选择作出理性的批判,将真正的问题告知人民,而是选择为权势圆场,给出所谓非如此不可的解释。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保住既得利益。

    2012年01期 No.13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 ]
  • 中国大学:你今天到底怎么了?

    刘尧;

    <正>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拷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大学在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

    2012年01期 No.13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4 ]

民主与法治

  •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结构与转型调适

    许耀桐;

    <正>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此,必须认真研究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问题,探究其制度结构,进行转型与调适,以便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2年01期 No.13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5 ]
  • 2011年中国法治亮点回眸与2012年中国司法前景展望

    刘武俊;

    <正>2011年中国法治亮点回眸2011年,是中国法治"发力"的一年,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发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1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也是颇为恰如其分的。亮点之一:刑法修正案(八)的加减乘除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的修改非常大,涉及条文有50条之多,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彰显着保护民

    2012年01期 No.13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7 ]

思想空间

  • 猗兰之思——中西隐士文化的比较

    孙慕天;

    <正>日前看了《空谷幽兰》一书,引起了许多联想。就是今年春节前后,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突然窜红网络,缘起与比尔·波特关于终南隐士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有

    2012年01期 No.134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56 ]
  • 以生活之理为理:关于价值重建的思考

    张炼红;

    <正>对于当下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历史性的价值低迷期和焦虑期,恰恰也是生发新的历史转机的酝酿期。中国之真正崛起,终究取决于中国人民能否崛起,中华文明能否再崛起。所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既在具体社会实践层面有其历史延续性,也需在文化思想与精神价值层面有所照亮,以期开显出

    2012年01期 No.13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9 ]

书与思

  • 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易中天;

    什么是科学精神?我以为,就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是这四种精神之总和。不能怀疑,不准批判,不会分析,也想不到要去实证,当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

    2012年01期 No.13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73 ]
  • 人间正道: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段伟文;

    <正>一、作者生平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年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中上阶层家庭。他的父母都有犹太血统,但在他出生前已改宗路德教。当时的维也纳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加之犹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使他在书香气中长成。

    2012年01期 No.13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49 ]

随笔

  • 让世界充满爱

    汤寿根;

    <正>根据欧洲的民间传说,人世间有一种人是能变形为"狼"的,"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变形之后,它会对着月亮长嚎,难以自制地想吃活人或动物生肉。早在史前,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就有关于"狼人"的种种传说。一位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堪当良师益友的书生,却在月圆之夜失去自我意识,变身为六亲不认、残忍凶暴,令人不寒而栗的"狼人"。这些传说的原型,或许是来源于现实社会里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吧!

    2012年01期 No.13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0 ]
  • 科学思维之我见

    许秀华;

    <正>科学有什么用?这似乎是一个荒诞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怪圈中,类似的诘问,一些中小学家长屡屡脱口而出。这些家长既非否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非拒绝科学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之所以有此疑问,乃是对目前科学教育在学前、小学教育以及升学考试中逐步被边缘化的现状,所作出的无奈应答。

    2012年01期 No.13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92 ]
  • 消费社会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动物

    陶东风;

    <正>在消费者社会,劳动和劳动阶级得到了极大解放,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向非暴力方向的进步,因为劳动的解放使得生存必需品的满足变得比以前大为容易,没有必要通过暴力强迫奴隶劳动或掠夺别人的必需品。但是这个所谓"进步"却不见得是向自由的进步。依据阿伦特的一贯思想,受人类生命过程的自然需要制约的人,是不自由的,必然性对人的控制,即使不是表现为强迫劳动,而是表现为对人的

    2012年01期 No.13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48 ]
  • 《自杀直播》:失耕农民命运的另类解读

    吴燕;

    <正>2010年上映的印度影片《自杀现场直播》是一部具有讽刺与批判意味的影片,尽管该片表现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以喜剧的形式加以呈现,细节处耐人寻味。印度一个名叫霹雳的村庄里,一对兄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最终却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即将面临被银行拍卖其土地的结局。无奈之

    2012年01期 No.13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5 ]
  • “余一人”之下(外一篇)

    李乔;

    <正>给领导者排序,谓之第一二三乃至更多"把手",不知源起何时。在民主集中制下,班子成员,每人一票,参与集体决策,再分工分权。一般说,各"把手"的重要程度及权力大小,依排序位置而递减。在个人专断情况下,集体决策不复存在,分工分

    2012年01期 No.13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5 ]

快语诤言

  • 敢对自己下狠手

    张桂辉;

    <正>人生苦短。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理应爱惜自己、善待自己才对,为什么要对自己"下狠手"呢?这不是明摆着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非也。我这里所说的"下狠手",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自珍自爱——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严于开展自我批评。

    2012年01期 No.13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 ]
  • 混乱科研经费体制,“失足教授”未必不是受害者

    杨涛;

    <正>"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检察官告诉记者:教授们在科研经费支配上不乏混乱现象,一些课题经费直接变成了个人收入,而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在这一链条上,有教授、有财务会计、有科研仪器采购人员……(《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15日)

    2012年01期 No.13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5 ]
  • 沉下去与静下来

    唐剑锋;

    <正>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当前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怎么办?惟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要沉下身去,更需静下心来。惟有将身子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作风才能硬起来。

    2012年01期 No.13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