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伯益;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期,"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刊选编"首届创新中国论坛"的部分观点,以及其他学者文章,以期使读者和学人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2010年06期 No.12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2 ] - 章启群;
<正>当前中国教育不是常态,根由我归纳为"三座大山":"官本位"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模式、狭隘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第一座"大山":中国教育的"官本位"体制,是个不争的事实。"官本位"体制对于中国教育的扼杀与危害,简单说就是把学校变成政府衙门。
2010年06期 No.127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92 ] - 张杰;
<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学术追求,本质是创新。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其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产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智慧。
2010年06期 No.12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75 ] - 韩水法;
<正>大学与人的问题,这仿佛是一个多此一举的问题,没有人,何来大学?但是,当人们谈到中国大学时,那么人确实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学自然是人办的,是为了人而办的,大学的核心是人。但是,在中国大学里面,不仅非人的物事常常成为控制人的手段,尽管这种手段的背后依然是非学术的乃至
2010年06期 No.12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5 ] - 王长乐;
<正>日前,北大11名教授建议的"高考成绩+专家面试"高考模式,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该建议"理透、情切",抓住了高考问题的要害,为高考回复本位、大学回复本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反对者则认为该模式缺乏现实性,既对教育落后地区学生不公平,又无法抵御权势力量的干预,根本无法达到保证教育公平的目的。纵观双方的观点,作者以为都有道理,但亦有缺陷。
2010年06期 No.12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5 ] - 刘尧;
<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几乎成为今日我国千百万家长"集体无意识"的习惯性思维了。受此观念的影响,孩子在娘胎中孕育时就被胎教了,出生后更是被强行施于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学前到中学为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断地被加重,本应丰富多彩的孩提快乐生活,被掩埋在单调沉重痛苦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
2010年06期 No.12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20 ] - 谢晖;
<正>自2000年以来,本人曾五赴香港,两赴澳门。其中两次,专门访问港澳各高校。可以说,港澳各大学、特别是香港各大学,是新世纪以来全球崛起最快的大学。这除了众所周知的高投资这一原因之外,更涉及其坚持贯彻的大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以下是本人的部分观感,希望与读者共享。
2010年06期 No.12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7 ]
- 丁福虎;
<正>中国的科技队伍规模堪称全球第一,但尖端创新人才却相对稀少。我们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寻找,可能有一个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对于人才的自我实现是必不可少的。尖端科技人才在创造性过程中产生的"高峰体验"情感,是他们持续创新和走向成功的
2010年06期 No.12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1 ] - 李醒民;
<正>科学伴生物是伴随科学本身或科学概念而生的、与科学本身或科学概念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生成物。只有对科学伴生物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比较方便地把科学与之区别开来——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基础科学(纯粹科学或学术科学)、应用科学、工业化科
2010年06期 No.12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2 ] - 田克俭;
<正>一目前,我国科研的激励机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核心的晋升机制,另一个是以成果转让效益提成为核心的奖金机制。但是,在高校和多数国有科研院所中,其主要的激励机制几乎就是前者一个。在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核心的晋升机
2010年06期 No.127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9 ] - 黄建海;
<正>所谓行政科教就是对当下科研与教育的高度行政化与官僚化现象的统称。本来科研与教育是高度自主的专业化与学术性极强的业务,行政在其中扮演配角,主要职责是保障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的位置和次序很明确:教育科研等业务为主,行政后勤为辅,行政依附于教育和科研,而不是相反,这样的科研与教育才是符合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联系的,也只有这样,科研与教育才能取得实质的进步。
2010年06期 No.12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7 ]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本刊选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报告的一部分,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社会建设的视角。
2010年06期 No.127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40 ] - 虞崇胜;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起码的社会公正,整个社会就是扭曲的,和谐社会就是空话。而特权现象从本质上是反社会的,因而是危害社会公正的。为了遏制特权现象,必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权利平等制度,使广大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针对特权现象的特点,建立和健全权力制约制度。
2010年06期 No.12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5 ] - 杨涛;
<正>古往今来,专制者既不愿意赋予民众权利,同样也不愿意将固有的权力分开,让权力之间互相制衡成为自身的枷锁,他们习惯于将权力集于一身,以最方便控制他人,权力要真正能独立公正行使,其实需要斗争。
2010年06期 No.1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4 ] - 赵振宇;
<正>2010年9月26日,新华社授权发表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相关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促进公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白皮书还指出:
2010年06期 No.127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3 ]
- 蔡定剑;
<正>民主与公民的素质有关吗?很多人都会认为公民素质是实行民主的重要条件,中国有一部分人长期以来就是以"公民素质"太低来否认进一步发展民主的可能性。这种理论认为:中国公民素质太低,特别是九亿农民素质太低,所以,不宜扩大直接选举,发展民主。
2010年06期 No.1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57 ] 本刊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近日因病去世。蔡定剑2004年初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局副局长的官位,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从官员转身成为学者,他始终身体力行去实践他的理想,始终秉持建设性心态,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改革提议。在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路途上,蔡定剑一直坚韧地前行着。对处于大转型中的当代中国而言,这样的君子心智是最可贵的。他的生命里,仿佛只有让中国更民主、更法治、更进步的理想,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为此而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他不顾癌症的折磨,从未停止他的思考和工作,燃烧着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年仅54岁。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天,蔡定剑的生命却是异常纯净的,这是罕见的。他留下了一篇篇关于人大制度、监督制度、公共预算制度等满含真知灼见的文章,他留下了许多以调研和思想推动中国法治、民主、进步的案例,他也留下了一种精神。本刊特刊载蔡定剑所著《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一书的章节,并选登学界对蔡定剑先生道德文章的一些评论,以缅怀蔡定剑先生。
2010年06期 No.1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1 ] - 丁国强;
<正>在当下的媒体时代,戏说历史者多,反思历史者少;迎合大众趣味者多,清理错误认识者少。当历史成为娱乐的材料,历史便成为被任意打造的消费品,历史被故事化,故事被庸俗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功利性注脚,历史
2010年06期 No.12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67 ]
- 岳庆平;
<正>唐德刚先生在《论"转型期"与"启蒙后"》一文中,谈到"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时举了一个例子:他与老师胡适谈论胡适参政建言的经历时,直言不讳地说:"胡老师呀,您提倡的抽象学理,无一不对;您所作的具体建议,则无一不错。"
2010年06期 No.12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8 ] - 吴长青;
<正>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他的《往事与随想》中写过这么一件事,当他身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监狱之中时,有一个作为看守的年轻军官向他说,有一次,他奉命去搜捕一个准备逃亡的波兰地主,到了他的庄园,发现四门紧闭,似乎人去楼空,但职业的敏锐
2010年06期 No.12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7 ] - 范一直;
<正>曾有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受助不感恩而被取消受助资格的报道,随后不乏谈论此话题的相关时评或杂文,论者各有所见,或据相关古训而指责当代大学生人心不古;或谴责强势阶层行善动机不够纯正。其实,就事论事的话,也许该各打五十大板。受助而不思感恩,行善而对己之善举念兹在兹,
2010年06期 No.1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1 ] - 游宇明;
<正>1861年,年仅30岁的咸丰帝被迫放弃无限的金钱、美女走进生命的黄昏,临终前,他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顾命大臣)。三是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代掌)。咸丰帝规定:顾命大臣拟旨后必须上盖"御赏"印章,下盖"同道堂"印章,方能生效。
2010年06期 No.127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6 ] - 欧阳君山;
<正>近来在两个不同场合听两位不同朋友谈到大师:大约一周前,一朋友对我语重心长:中国不产大师,至今本土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因为没有产生大师的土壤,学术思想欠缺自由。
2010年06期 No.12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 ]
- 谢小庆;
<正>2月28日,全国瞩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面向全国征求意见。4月15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了这一文件。教育需要改革,是因为许多人对教育的现状不满意。首先,温家宝总理就不满意。在2009年
2010年06期 No.1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3 ] - 亢振洲;
<正>最近一段时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重头文章,就深化改革发表了多篇评论。其中重要的有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这些评论无疑都是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二五"规划的阐述和诠释,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No.12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 ] - 袁浩;
<正>学习的渠道很多,"阅读"无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能纵横古今遨游四海,可打开人们的心灵,透过文字的洗礼,让人变得丰富开阔,进而拥有多彩多姿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在于阅读,而且越早启蒙越好。
2010年06期 No.127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1 ] - 李秋生;
<正>最近,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现在社会的怨气特别大,矛盾特别多,马路上吵架的人也多,火气大,动不动就想打架。他说,这个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不讲理,或者要讲理却没有地方。
2010年06期 No.12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