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主与法治

  • 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张千帆;

    <正>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有道德、有价值、有尊严的存在,人并非纯粹的经济动物;在满足温饱、进入小康之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更为全面地发展人性的尊严。

    2009年06期 No.12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4 ]
  • 为尊严讨一个“说法”

    赵振宇;

    <正>30年的改革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令人震惊的经济发展和广袤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上,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之中。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每个人都开始思考,寻找各具个性的人生意义。

    2009年06期 No.12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4 ]
  • 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预防腐败制度

    胡星斗;

    中国反腐败的力度和成果已为人民所瞩目。我们预防腐败的机制建设和民主监督还有很长路要走,但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财政监督可以一步步进行。

    2009年06期 No.12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2 ]
  • 网络民主反思

    徐钝;

    <正>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在中国如此迅猛发展,将会给民主带来什么?网络民主:从"草根"推动到高层关注

    2009年06期 No.12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93 ]

科学博议

  •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

    李醒民;

    <正>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于光远等先生是这样定义"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恩格斯的未完成的著作《自然辩证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2009年06期 No.12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527 ]
  • 失去民主的科学是伪科学

    黄建海;

    <正>今年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的历程值得回忆的往事有很多很多,民主与科学事业的发展就是如此。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以来,我国民主与科学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过不少的坎坷与曲折。尤其是到今天为止仍有许多人对民

    2009年06期 No.12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6 ]
  • 中国科学院与留学大潮的开启

    熊卫民;

    <正>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落差。1950年代至1960年代前期,这个落差曾经被缩小,但经过长达10年的"文革"浩劫,又被进一步拉大。在多年的闭关内斗之后,不但是青年学生,就连高级的科学家,对国际科技前沿也缺乏足够

    2009年06期 No.12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8 ]
  • 浅议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结构与效率

    李宁;

    <正>R&D投入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从科技人员的角度看,国家对研究与发展(R&D)的投入多多益善。因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这是被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所证明了的。然而,从政府的角度看,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则要考虑全局的发展战略。毕竟科技对经济的促进

    2009年06期 No.12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08 ]

思想空间

  • 释魅

    孙慕天;

    <正>魅字在汉语里有两解:一是"鬼之为祟者",转意为魅惑;二是指吸引人、使人陶醉的特质,谓之魅力。前者为贬义,后者为褒义,这是钱钟书所说的语言"背出分训"的典型例子,如"乱"兼训"治"之类。在古人眼里,大自然恰恰具有这种双重的"魅性"。克雷特(A.C.Kruijt)指出,原始人觉得

    2009年06期 No.12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4 ]
  • 位卑如何能忧国

    王士俊;

    <正>"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民族爱国之士的千古绝唱。二十年前,湘地公开出版了一部"文革"时期"上书"集,用的书名,就是这句广为流传的名句。是书,刊录了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九位公民上书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的二十一封信。虽然内中有些文字在"文革"中早有耳闻,也有

    2009年06期 No.12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8 ]

回眸

  • 胡适的“悍化”与“健全”

    张耀杰;

    <正>民主是需要用民主的态度来加以提倡的,科学是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来加以提倡的。但是,《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偏偏采用了并不十分民主也并不十分科学的态度来自相矛盾地提倡所谓的民主与科学。被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所"悍"化的胡适,虽然已经

    2009年06期 No.12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8 ]
  • 从江青以“正面形象出镜”谈起

    李乔;

    <正>荧屏上首现江青正面形象唐国强导演的电视剧《解放》,高扬主旋律,气势恢宏,对观众了解解放战争那段历史,无疑是有益的,值得肯定。但在这主旋律中,也蹦出一点杂音,就是剧中出现了"江青同志"的富有神采的美好形象。这是好端端的《解放》的一个败笔。有家媒体介绍此剧时

    2009年06期 No.12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0 ]

书与思

  •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序

    韩启德;

    <正>20世纪是中国社会巨变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科学大发展的一个世纪。中国的现代科学是在西方科学传入之后发展起来的。远在明末清初,西方科学就传到了中国。但从明末到清末,300年的"西学东渐",其主要成果不过是翻译介绍了一些西方科学著作,传播了一些科学

    2009年06期 No.12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3 ]
  • 《施雅风口述自传》评介

    石新;任河;

    <正>我国山岳冰川之多,亚洲第一,全世界位居第三,仅次于加拿大和美国。但是,这些数以万计盘旋在崇山高原上的冰雪巨龙,千万年来寂寞地沉睡于中国大地,无人问津。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有一位科学家奋起立志,全身心

    2009年06期 No.12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 ]

旧文新读

  • 钱学森谈科学与艺术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两弹一星元勋。作为一位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造诣。为缅怀钱老,本刊特选摘他有关科学与人文、艺术的部分论述,以飨读者。

    2009年06期 No.12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3 ]

人物

  • 一个大师远去的背影

    朱长超;

    <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高大的背影;他的脚下,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作为一个思维科学的研究者,对于钱老的离去,我感到分外的沉痛。一个大科学家的背影

    2009年06期 No.12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0 ]
  • 追思龚育之老师

    任定成;

    <正>龚育之老师2007年6月12日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老师引我进入科学技术研究(STS)领域,把我收到门下接受训练,始终以他严肃的治学态度感染我们。在科技哲学和科技史研究之海,老师是我的精神航标。

    2009年06期 No.12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2 ]

随笔

  • 从复旦新旧校歌说起

    耿法;

    <正>1925年,由现代著名白话诗人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此为复旦老校歌,歌词为: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2009年06期 No.12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38 ]
  • 唐朝的官场是如何烂掉的

    郑连根;

    <正>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和手下的一批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创建了一个精干、廉洁、高效的政府系统。经贞观初年的机构精简,房玄龄、杜如晦将京官由原来的2000多名裁减为643

    2009年06期 No.12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2 ]
  • 延安随想

    谢小庆;

    <正>去年到延安参加会议,第一次来到这个神往了半个世纪的革命圣地。1937年,延安不过是一个万余人口的小县城,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这曾经是我心中想象的延安形象。可惜,由于缺水,延河的河床中已经被

    2009年06期 No.12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2 ]
  • 贪官与二奶

    舒展;方成;

    <正>甲:黑色幽默不用创作,现实生活本身就大量不断地生产着。乙:请举例说明。甲:我在《人民网》反腐专栏上看到"问题官员"和情妇们的众生相(详见《网络舆情》09.05.11)。它对近年来二奶现象作了一个大体上的盘点。

    2009年06期 No.121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2 ]
  • 文人的那点心思

    李业成;

    <正>旧时的文人们,失意时便找到两个精神偶像,一是屈原,二是贾谊。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很受汉文帝器重。这二位都怀才不遇。文人们遇到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凭吊"一番,好像小孩子受到了委屈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地

    2009年06期 No.12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2 ]

快语诤言

  • 官员问责与道歉

    长平;

    <正>"11.21"鹤岗矿难发生次日,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公开道歉——这是媒体众口一词的报道。我查了一下新闻,并没有发现栗省长道歉的原话。报道中他只是说:"对于这次矿难,我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总结矿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领导忽视轻视,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2009年06期 No.12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8 ]
  • 教育部长解不了“钱学森之问”

    亢振洲;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刚刚离去,"钱学森之问"就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

    2009年06期 No.121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8 ]
  • 今天,我们更需要埋头苦干

    袁浩;

    <正>埋头苦干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几十年来一如既往的埋头苦干,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赖。今天,我们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

    2009年06期 No.12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