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民主与法治

  • 过程论与法治国家建设

    倪正茂;

    在充分肯定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冷静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找出尚存的不足。这就是仍要寻求法律过程转化规律的指导。

    2008年06期 No.11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3 ]
  • 农地流转30年:法治照亮改革路

    欧阳晨雨;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民收入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还将趋于复杂化,流转范围、方式、技术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因而需要立法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2008年06期 No.11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8 ]
  • 茁壮成长的民间NGO

    傅达林;

    <正>西方的政治治理表明,在国家和公民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中间地带。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总是处于两难之中:距离过近,国家会侵入公民生活,限制公民权利;距离过远,公民就会对国家无能为力,失去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作为有组织的利益表达联盟,民间组织的崛起恰是公民社会填充这一空缺地带的最佳主体。

    2008年06期 No.115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7 ]

关注

  • 风云激荡:回望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五年

    徐迅雷;

    <正>"人类的21世纪是从1978年开始的",这是一位英国思想家发自内心的感佩之语。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而且是关乎整个人类世界的大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的大势与大道。

    2008年06期 No.11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5 ]
  • 反思:一种需要提及的纪念方式

    赵振宇;

    今天,在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一些花了巨资打造的"工程"是否科学有效?那些假话空话套话能否少说不说?那些形象工程、形式主义能否少些再少些?

    2008年06期 No.11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1 ]
  • 重视提高中国国际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性

    任玉岭;

    <正>中国现代化始终离不开国际化的牵引和推动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对本国国际化的推进和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扩大了国际联络,重视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和经验。是在国际化不断深入与提高的过程中,才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2008年06期 No.11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3 ]

科学博议

  • 科学家的心智、品味和风格

    李醒民;

    <正>身处科学建制或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家,其共性有目共睹。但是,共同的追求目标和研究进路并没有掩盖或泯灭科学家心智、品味和风格——它们在科学家身上千态万状、熠熠生辉——的差异。培根早就留意到科学家的心智或精神的多样性:

    2008年06期 No.11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1 ]
  • 创建一个好的科学研究体系——艾伯茨教授的科学研究观及对我们的启示

    樊春良;

    <正>说起未来中国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目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早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发现。对此,人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是,许多探讨集中于"投入"、"绩效评估"等科学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科学),

    2008年06期 No.11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40 ]
  • 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

    李侠;

    可以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

    2008年06期 No.11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0 ]
  • 创新性科研团队支撑创新型国家

    刘立;

    <正>20世纪以来,科学发生了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型。在小科学时代,科学家个体的研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在当代大科学时代,科研团队(research group)成为了科学研究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研究组织形式。科研团队是在正式科研机构(如大学、院系)中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单位。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实验室"或"组"或"Group"。

    2008年06期 No.115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7 ]
  • 科技外交与中美关系30年

    王骏;

    <正>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同时,我们即将迎来全方位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中国走向与世界格局的另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中美建交30周年,这两件事或许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也就在那个时刻,1979年1月3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两国恢复邦交后的第一个政府间合作协定:《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这不仅意味着科技合作率先实现了中美两国政府间关系的突破,

    2008年06期 No.11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07 ]

访谈

  • 改革开放从科技开始——郭曰方谈中美科技建交30年

    孟玮;

    <正>邓小平亲自推开对外科技合作的大门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率团出访美国,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科技领域开始的。我知道,您作为方毅副总理的秘书是出访的随员之一,可否介绍一下当时出访的背景?

    2008年06期 No.11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2 ]

思想空间

  • 30年来新闻学理念的变革轨迹

    陈力丹;

    <正>观念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变迁,只是在这种变迁基本完成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些观念才会与现实情况逐渐吻合;然而,随着新的环境变化,可能好容易接受了的观念或认识,接着又面临更新的观念的挑战。我国新闻学在改革开放30年中,便经历着这样的变化过程。

    2008年06期 No.11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76 ]
  • 王元化先生对文化建设的反思

    罗银胜;

    <正>对于中国的现实生活、国内的社会现状,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王元化先生从未停止过关注,尽管这一关注总是以一个文化人特有的方式进行的。元化先生对当今中国的文化、教育、人的素质、公民意识等等,都表达了真知灼见,发人深省。

    2008年06期 No.11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6 ]
  • 《北大教授》的人和事

    沈阳;

    <正>在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的封面内扣里,引用了张耀杰此前出版的《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一书的夫子自道:"我所要点亮的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主要偏重于每一位人物和每一例事件的历史局限性。这样做的目的,

    2008年06期 No.11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3 ]

随笔

  • 趣味始终·无往不乐·心田幸福——科学人文大师的诗意人生

    王直华;

    <正>一次,与朋友谈论科学美学,说到三位大师,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很相像。这三个人就是梁启超、苏东坡和歌德。在我国,有不少教育家、学者提倡情感教育、兴趣教育。梁启超(1873~1929)便是其中一位。梁启超于1922年8月6日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校学员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学问之趣味》。

    2008年06期 No.11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63 ]
  • 寻找大师

    周铁水;

    <正>今天当我们厌倦了对金钱无尽的追逐,从日益变得市侩的沉沦中惊醒时,不禁渴望重新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自然把目光投向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精神慰藉的大师。恍然间,逝者如斯夫,那些熟悉的背影已渐行渐远,怅然若失中却没有新的身影朝我们走来。悲夫!

    2008年06期 No.11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 ]
  • 梁思成的古都情

    戴吾三;

    <正>近些年梁思成的名字常常被提起,不仅因为梁先生是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更因为他在解放初期为保护古都风貌奔走呼喊,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独有的眼光让后人叹服。梁思成是著名学者和政治改革家梁启超的长子,何以他没有承继父业,而走上中国古建筑研究之路,说来有一段颇有意味的故事。

    2008年06期 No.1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0 ]
  • 让经典文化教育促进人性的自由成长

    贵立义;王凌云;

    <正>反思历史,我对"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或者对将古文等同于封建腐朽文化的思想,一直保留着一种沉重的质疑:是否我们在倒掉了洗澡水的同时也倒掉了孩子?人文教育如果舍弃诸如《论语》、《老子》、《诗经》等这类高级文化,

    2008年06期 No.11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4 ]

调查与研究

  •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0%·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为了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科学素质纲要》的监测评估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中国科普研究所(受中国科协委托)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继1992年、1994年、

    2008年06期 No.11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1 ]

社会观察

  • 政府治理改革是医疗改革的关键

    赵翃雯;

    历经30年的巨变,医疗卫生改革和中国总体改革一样,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示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次医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是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还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中,政府、社会、个人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刊摘编一些专家与学者的意见,供读者参考。

    2008年06期 No.11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27 ]
  •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

    冯兴元;

    <正>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是多层次的,需要遵循广义的辅助性原则,要建立正向激励结构,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法定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济相结合的体制。医疗保障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预防保障,主要途径是各种各样的储蓄和对健康甚至生养子女的"投资"。

    2008年06期 No.1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7 ]
  • 要真正开放医疗服务市场

    毛寿龙;

    <正>这次医疗改革方案强调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强调"公平至上",不强调效率。但是,如果一个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考虑成本与收益,如果患者没有选择医院和医保机构的权利和机会,就根本谈不上存在效率。当不存在效率的时候,就很难说有公平。

    2008年06期 No.11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63 ]

快语诤言

  • 对学术不端行为岂能宽容

    陈祖甲;

    <正>近日读到几家大报报道: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就如何看待学术不端行为,对北京等四大城市14所高校与研究所的1903名应届博士作调查。得到的回答耐人寻味:有39%的博士回答"值得同情",23%表示"可以原谅"。

    2008年06期 No.11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8 ]
  • 教坛呼唤“德先生”

    王淦生;

    <正>记得曾经有位教育评论家这样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颠倒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跪着的灵魂。"这话或许说得过于尖刻了些,以至于让那些对眼下的教育现状持乐观态度的先生们殊难接受。

    2008年06期 No.115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7 ]
  • 科学发展千万不要忘了科学

    亢振洲;

    <正>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题目是《科学发展迎难而上》。文章对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紧急措施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2008年06期 No.11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8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