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对温总理“五四”讲话的一点感想

    倪正茂;

    <正>温总理五四青年节看望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时,对他们也是对全国青年、全国知识分子包括我们全体“九三人”提了三点希望,第三点是“要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要承担起国家和人民托付的重任,就必须学习,所以温总理在第一点希望中提出:“要坚持理

    2007年03期 No.10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81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原则

    庄聪生;

    <正>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反映了时代特点,顺应了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坚持这条道路,关系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7年03期 No.10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7 ]

民主与法治

  • 法治的悖论与语境

    夏勇;

    <正>沃尔克曾这样揭示法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法治表示对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以便人们得以相应地规划和组织他们的安排;但是,另一方面,法治又强调需要法律保有某种灵活性并且能够让自身适应公共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作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推论结

    2007年03期 No.106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57 ]
  • 浅谈法治的概念

    陈弘毅;

    <正>“法治”这个概念的涵义的澄清,是有它的必要性的。空泛和抽象的口号,并不能代替仔细和理性的思量。运用“法治”这个词语而不小心清楚界定它的定义,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我和你都积极提倡“法治”,而我心目中的“法治”是指“甲”,你心目中的却是“乙”,那么我们的目标和立场虽然似是一致,其实并不一致。

    2007年03期 No.10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17 ]
  • 让信访成为社会和谐的民意引擎

    刘武俊;

    <正>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信访工作会议有两个消息颇受关注,一是全国信访工作实现“四个下降”(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特别是信访总量继2005年出现12年来首次下降后,2006年再次下降15.5%,全国的信访形

    2007年03期 No.10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0 ]
  • 公平正义是法治与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关键问题

    马建兴;张霞;

    <正>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理论思考,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

    2007年03期 No.10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54 ]

科学博议

  • “李森科事件”的启示

    孙慕天;

    重温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史,足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保卫民主,保卫科学。

    2007年03期 No.10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52 ]
  • 科技政策决策中的民主

    李侠;李树业;

    <正>说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趣的是,越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越是长久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前段时间有学者撰文指出“民主是个好东西”,对此我们没有异义,大家都公认民主是人类文明的标度,那么为什么作为好东西的民主的要求竟如此难以实现?这倒是一直很值得玩味的事情。从学理上

    2007年03期 No.10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9 ]
  • 当世界提起阿拉伯……

    纪志刚;

    <正>引子当世贸中心的火焰遮住了人们的历史视线,当巴格达街头的枪声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由此推知,今天当世界提起阿拉伯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到,那横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帝国曾经有过的辉煌?

    2007年03期 No.10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0 ]

调查与研究

  • 转型中的中国教育

    杨东平;

    <正>2006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中国教育公共政策、教育价值和教育发展观继续在宏观的转变之中。在推进农村免费的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显露出来,出现了教育公信力的下降,民办教育发展艰难,公众对多样化教

    2007年03期 No.10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36 ]

思想空间

  • 大学行政化与高教大跃进

    丁东;谢泳;

    <正>1丁东(以下简称丁):不久前,北京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因所在单位同事的职称评定问题公开提出意见,引起了舆论关注,看法不一。我认为,这是中国大学制度性问题的集中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行政化、衙门化问题,再也不能回避了。

    2007年03期 No.10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92 ]
  • 扬汤止沸

    雷颐;

    <正>近十余年来,许多高中不惜代价豪华建校之风渐渐在全国蔓延,且有越刮越猛之势,使本来分配就严重失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少数学校倾斜,加剧了教育的不公,随之而来的负面作用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明显。有鉴于此,教育部近日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出通知,遏制豪华建校之风,要求各地教育行政

    2007年03期 No.10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7 ]
  • 哲学的智慧

    刘传广;

    <正>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哲学是和智慧连在一起的。不管是源自古希腊的欧洲哲学传统,还是中国的哲学传统,可以说都是如此。哲学号称是智慧之学,哲人或哲学家则号称智慧之士。然而,哲学何以使人智慧?这个问题值得一问。

    2007年03期 No.10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90 ]

科文交汇

  • 呼唤人文精神——拜读王志均先生诗作有感

    韩启德;

    <正>淡泊名利终一生,灯红酒绿似烟云。忠诚勤奋思报国,清廉朴素教儿孙。但求正直无私意,不做趋炎附势人。此生来日无多也,白鹤黄鹄待我乘。王志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40年代后期赴美留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释放的自然刺激

    2007年03期 No.10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8 ]

回忆与缅怀

  • 科学家爱国的伟大典范——追忆王淦昌院士

    吴水清;

    <正>今年5月28日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原名誉主席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王淦昌院士生前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那深沉的爱国情怀至今仍让我们为之动容。

    2007年03期 No.10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6 ]

书与思

旧文新读

  • 关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周恩来;

    <正>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否可容纳多党派,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都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可能有的兄弟国家认为要用苏联的办法——一个党。但是东欧兄弟国家也还是有些民主党派的。我们经过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命定的只能有一个党,而是要根据历史的发展,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来决定。一般地说,

    2007年03期 No.10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3 ]
  • 科学与民主——为纪念五四写的

    张申府;

    <正>五四时期的中心口号是科学与民主。吾虽然从那时起就常说,科学法是西洋文明最大的贡献;近年又总喜把科学界说为用科学法得来的一系之辞(或说,一套的话),而科学法是算数与实验的结合,从罗素说。但民主方面究竟也不可忽。

    2007年03期 No.10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43 ]

随笔

  • 《牡丹亭》的生命力

    舒展;

    <正>文学作品成为经典,需要经历时间长河的检验,包括:当代的——“正在进行时”,成为后来的——“过去时”,以及至少百年以上的——“未来时”。我觉得《牡丹亭》的生命力,最能说明它经受的浩荡起伏历史长河的考验。

    2007年03期 No.10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4 ]
  • “民主”离我们的心灵有多远

    彭俐;

    <正>尽管“民主”是一个外来词汇,就像引进的马铃薯和番茄一样,但我从来不认为它是一个属于政治理论范畴的概念,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灵品质。当下,我常常感觉到在社会中只要人们一说起“民主”,总爱把它当作“上层建筑”来议论,好像离自己很远,其实,“民主”不远人,就如同道不远人,它是个人的一种心性或素养。

    2007年03期 No.10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5 ]

快语诤言

  • 从李爱珍当选美国院士想到的

    莫言锋;

    <正>华盛顿当地时间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2007年03期 No.106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6 ]
  • 干群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亢振洲;

    <正>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此,我们的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建设和谐

    2007年03期 No.106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6 ]
  • “监管”监管

    徐宗俦;

    <正>监管二字,粗通文字者,一看便懂:监督与管理是也。不论何种国度,监管历来不可或缺。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当中,价值取向、利益导向、人的追求方向等等无不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这样一种状况,真犹如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街肆,倘若没有红绿灯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车流人流

    2007年03期 No.106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 ]
  • 跟踪车房妻儿寻查贪官

    朽木;

    <正>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话又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俗话还说:顺藤摸瓜。这三句俗话,用于反腐,非常管用。何妨一试?常听人说:如今反腐可难了,贪官太狡猾啦。是这样吗?是。又不是。说是,是因为深入反

    2007年03期 No.106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7 ]
  • 民工的生命是公共利益

    杨涛;

    <正>通常理解的“公共利益”,无非是修桥、筑路之类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不过,由于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话语权往往由“公仆”们掌握。他们往往将体现自身政绩的修建“天安门式城楼”、超级大广场也认定为“公共利益”;甚至,他们把官员的名誉,甚至是官员

    2007年03期 No.106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