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

    邓伟志;

    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两大任务就是: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不论是老还是少,不论是官还是民,都要坚持公平和正义,尤其是要坚持正义。

    2007年02期 No.105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0 ]
  • 要为民生说真话——作为普通公民对2007“两会”的观察

    徐迅雷;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实说的就是人心应是相通的,且这里的“通达”是双向互动的,不论职位如何之不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是“民忧者”,通过他们向“忧民者”反映的就应是民众的心声,他们在“两会”上的议案提案、讨论发言,就是民众传递心声的好通道。

    2007年02期 No.10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 ]

民主与法治

  • 信仰危机与贪官之道

    邵道生;

    <正>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2007年02期 No.10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95 ]
  •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郑楚光;周佳念;杨志罡;

    <正>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本格局。多种利益主体逐步孕育、发展、壮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发育的程度不同,他们争取和表达自己利益的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

    2007年02期 No.105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4 ]
  • 社会要稳定 信访需畅通

    任玉岭;

    <正>信访是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访工作是化解矛盾的平台,是党和政府向群众送温暖的桥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现实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是在化解矛盾当中前进的。

    2007年02期 No.105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9 ]
  •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

    马岭;

    <正>我国宪法第51条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修正案第2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这里,"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

    2007年02期 No.105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16 ]

科学博议

  • 践行科学理念 承担社会责任——两院院士观点摘编

    本刊编辑部;

    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宣言》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准则、科学的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诠释了科学理念。《宣言》指出,在变革、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科学和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物质力量,也来自科学理念作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宣言》倡议科技界广大同仁共同践行正确的科学理念,承担起科学的社会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宣言》的发布,对于端正科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营造和谐学术生态,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什么是科学理念?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其自己在科学研究生涯中的理解和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诠释,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科学理念的内涵,升华着人类的精神境界。《宣言》发布后,来自科学界、知识界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宣言》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讨。为此,本刊围绕《宣言》刊出了一组文章,既摘编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以往对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有来自科学界和知识界的讨论甚至质疑,期望给读者和广大科学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启示。

    2007年02期 No.10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5 ]
  • 科学之花在中国为什么水土不服

    智效民;

    <正>今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就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在该院历史上恐怕是从来没有过的。发布这两个文件,一是因为科技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二是为了"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虽然在自然科学专业领域不敢多嘴,但是在涉及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还是有话要说。

    2007年02期 No.10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4 ]
  • 科学与真理的辩证

    段伟文;

    <正>大约在一个世纪前,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1909年诺贝尔奖得主)等现代一元论者曾经不无豪迈地宣称:科学将能凭着其所揭示的"统一的世界观念"取代上帝的位置,她理应获得人们所能赢得或想象到的最高地位,人类即将进入科学一元论时代。

    2007年02期 No.105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25 ]
  • 对科学理念宣言的几点思考

    赵南元;

    <正>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宣言基本上正确陈述了科学的理念,对于公众了解科学理念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必须指出《宣言》中有部分陈述与观点值得商榷,对于公众理解科学将会造成负面影响,应该加以澄清和纠正。本文是对这些观点和陈述的剖析和商榷。

    2007年02期 No.10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2 ]

百年回眸

  • 五四运动:纪念的纪念

    1919年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本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报刊上发表的有关“五四”的纪念文章中做了一些摘编,从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在革命战争年代,“五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性质得到了突出的强调,并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凸显了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四精神鼓舞着人民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伴随着社会主义探索的曲折过程,纪念“五四”也曾经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留下“左”的色彩以至“文革”的印痕;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作为“五四”两个号角的民主与科学,重新被凸显出来,其内涵和时代特征不断深化、升华;爱国主义则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五四”纪念的始终。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不懈的努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把五四精神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不断升华到新的境界。2006年5月4日,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强调要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民主与科学,并阐明了“民主与科学”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又一次指出: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就是追求真理。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五四”的思想资源,把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内化到爱国主义精神之中,切实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过程,要一步一步走,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前进。

    2007年02期 No.10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60 ]

调查与研究

  •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王俊秀;杨宜音;陈午晴;

    <正>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2007年02期 No.10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02 ]

思想空间

  • 欧洲与中国

    陈乐民;

    <正>讲到欧洲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有些事几乎可说是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有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鼎盛文明,有过汉唐那样的盛世,等等。我们又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人能否认中国的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007年02期 No.10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13 ]

随笔

  • 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

    傅国涌;

    <正>中国长达几千年以来,都生活在皇权之下,诚惶诚恐地生活在帝王文化之下。所有的文化,说穿了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为皇帝服务的文化也不能一直吹捧皇帝圣明、罪臣当诛,也要来一点调味品。这个调味品就形成了两大支流,一是清官文化的支流,宋代有包拯,明代有海瑞,每一代我们老百姓都要崇拜几个清官;另一个就是武侠文化,因为靠清官还不够,所以人们自然幻想那些武功盖世,能够除暴安良的大侠,武侠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2007年02期 No.10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21 ]
  • 重视人文学科是社会文明提高的标志

    裴毅然;

    <正>文革结束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原先光芒万丈的人文学科,其社会行情一路低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幅度倾斜于“重理轻文”,只重理工轻忽文史,鄙文科为虚学,尊理工为实学。

    2007年02期 No.10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0 ]
  • 面对“于丹现象”

    闵良臣;

    <正>随着《于丹论语心得》的热播,这两年原本就热闹的“兴国学”又有升温“开锅”之势。乡下的书店我不知道,不能妄说,现在只要你一进城市书店,满眼都是这种精神快餐,不,著作——仿佛全国人民都成了小学生。当然,正像有论者说的,“今天听上去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堪称真理的一件事情是,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未来人类最稀缺的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没想到,这本来就不难懂的意思,现在又让“于丹现象”诠释了一回。

    2007年02期 No.10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34 ]

书与思

  • “我要的幸福”——《尼各马科伦理学》读后

    刘韬;

    <正>“幸福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不关心又时刻关心的问题。说不关心,乃在于我们往往存有这样的偏见,认为这个过于玄乎的问题更适合留给所谓哲学家去做那些空洞的讨论;说时刻关心,乃在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即便在最为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或明或暗、或假或真、或多或少地考虑着我们的幸福(或许是一顿饭、或许是一场电影、或许是一份奖金),只不过我们不曾说出来,至少不曾说的这么明白——本文对于空洞的讨论并不感兴趣,我们只是想把那些不曾说的东西说出来,把那些不曾说明白的事物努力地说明白些。

    2007年02期 No.10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78 ]
  • 法治的启蒙与热情——读谢晖《法治讲演录》

    丁国强;

    <正>《法治讲演录》是山东大学法学院谢晖教授的讲课实录,读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全然不像充满程式化语言的教科书那样枯燥单调,在密织的法律思维、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兴之所至的思想探寻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法学家的思辨力量和法治热情。

    2007年02期 No.10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20 ]

快语诤言

  • 喜看“说”的变化

    刘荣汉;

    <正>十四年前,我从地方政协进入全国政协。没想到,在地方政协流行的“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在全国政协也不时听到。原来因荣膺重任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悄悄地蒙上一层不浓也不淡的阴影,还凭添了一种莫名的悲壮。

    2007年02期 No.10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 ]
  • 纠正奢靡之风

    叶廷芳;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提高,一个负面现象也伴随而来,这就是贪图享受的奢靡之风。

    2007年02期 No.10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16 ]
  • 越是文明进步 越是奉行节俭

    朽木;

    <正>日前又看到一则富人“曝穷”的新闻。说的是世界银行组织的一名高级官员,记得好像是领导层的一个副职吧,在土耳其的一个清真寺朝圣时,因穿拖鞋进入清真寺,尴尬地曝光了露出脚趾的一双袜子。需要详情细节的读者不妨上网搜索一下,网上还有这位老兄的一张低着头的照片哩。

    2007年02期 No.105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2 ]
  • 说“同而不和”

    梅桑榆;

    <正>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2007年02期 No.105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9 ]
  • 文风反映政风

    亢振洲;

    <正>今年全国两会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两个大会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字更加简短、说事更加具体、承诺更加务实,一句话,文风更加朴实、平实。

    2007年02期 No.10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 ]

编读往来

  • 编读往来

    <正>《民主与科学》编辑部:我已经有七八年没看过《民主与科学》了,前些天才第一次见到改版后的《民主与科学》,久违了,不认得啦!真是今非昔比,光是封面的精致大方已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再翻看目录,从栏目设置到入选的文章,都令人感到非常可心,着力体现"民主与科学"的宗旨,这才称得上是我九三人办的刊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用在我们的刊物身上也挺合适。真让人爱不释手。喜悦之余,我心里想的是如何用行动来支持,应该把自己最好的稿件奉献给《民主与科学》。

    2007年02期 No.10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 ]

画廊

  • 征稿启事

    <正>《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社会经纬”、“人物历程”、“书与思”、“史海钩沉”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

    2007年02期 No.10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7 ]
  • 《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出版发行

    李耕;

    <正>今年年初,学苑出版社推出了《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该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九三学社从中央到地方的支持:韩启德主席看完书稿后欣然作序,邵鸿副主席积极安排调研工作,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江西省委等地方组织也积极协助进行调研工作。

    2007年02期 No.105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