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房宁;

    中国自近代以来民主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实现民族自决阶段、实现社会平等阶段和广泛政治参与的阶段。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迈出的三大步。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民主政治的实践内容也是不同的。

    2007年01期 No.104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01 ]
  • 政协工作的十大关系

    任玉岭;

    <正>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政协的领导,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马列主义政党,虽然党内也曾出现过路线斗争和腐败分子,但她始终能够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洁净自己的肌肤,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更要重视加强党对政协的领导。政协委员一定要与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2007年01期 No.10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 ]
  • 加强地区协商民主 力推社会和谐发展

    周天勇;

    <正>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统筹区域发展,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实,建设和谐社会也有一个地区和谐、民族和谐的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实际就是地区之间的和谐问题,实际上包含着民族之间的统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7年01期 No.10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6 ]
  • 2007年中国法治前瞻

    刘武俊;

    <正>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明支柱,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一个不断彰显法治力量的法治进行时的过程。2007年,也是一个法治进行时的时间段。

    2007年01期 No.10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6 ]

科学博议

  •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问题的科学、哲学、文化对话

    孟玮;尚国敏;孟凡礼;

    近期,科学文化界发生了一系列有关科学文化的争论,内容涉及怎样划分科学与伪科学、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科技创新、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传统文化的继承、反伪科学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这些争论以及争论的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让公众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争论引向理性探讨,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座谈。本刊整理摘编座谈会上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希望这些争论、讨论能够在知识界引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科学文化问题的更多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营造一个各家争鸣、和谐交流的氛围,以期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2007年01期 No.10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21 ]
  •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李醒民;

    <正>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科学划界问题。虽然人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但是瑞典科学哲学家图奥梅拉在其代表作《科学、行动和实在》的第十章中,还是力图尝试找到一些标准,来刻画科学的本性或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方法的特征,把科学与伪科学加以区分。

    2007年01期 No.10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552 ]
  • 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的伦理约束

    李侠;

    <正>近日,从网上看到有关凤凰卫视组织的科学与伪科学电视辩论的报道,据说场面火爆,双方的专家学者们一开始过招就处于亢奋状态,辩论险些演变为拳击擂台赛,这点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对于什么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本文不想多谈,因为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学术问题,要想提出新的标准并非易事。笔者关心的问题是学术辩论是否应该有一种伦理约束?坦率地讲,这场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辩论什么实质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成了一场当代通过时髦包装的诡辩术的集中演示。通过这场辩论,笔者不禁想问: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辩论应该遵守的伦理底线是什么?

    2007年01期 No.10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80 ]
  • 我凭什么相信我是正确的?

    田松;

    <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问:“我凭什么相信我说的?”在一部关于黑洞物理学史的著作中,他把这句话写在了文末注释的前面。或许他是想说,因为有下面的注释,他的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那么,这些注释就是可以相信的吗?又或许,他是想说,这个问题对于下面的文献同样成立。又又或许,他只是做了一个有点无厘头的事儿,想凸显这个问题。

    2007年01期 No.10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7 ]

访谈

  • 关键是遵守科学共同体的规则——王志新院士访谈

    近日,本刊记者孟玮就科学文化界关于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争论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志新,王志新谈了他对科学共同体需要遵守的规则的认识以及他所了解的两个存在争议的“科研事件”的有关情况。

    2007年01期 No.10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6 ]

思想空间

  • 李约瑟难题与基督教文化

    孙慕天;

    <正>李约瑟在对中国科技史做了深入透彻的研究后,发现了一个费解之谜:“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而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却出现在西欧?”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疑难。我们不妨从另一端思考这一难题——在西欧引发近代科学技术的动因为什么在中国阙失?

    2007年01期 No.10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07 ]
  • 敢于怀疑和思考的顾准

    闵良臣;

    <正>说来有趣。平时读顾准,读着读着,就有写“读后感”的冲动,而且这样的时候还很多。说来也巧,也就在拉出键盘要敲这则读后感时,恰逢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当今的爱因斯坦”的史蒂芬·霍金访问香港,故在2006年6月17日的香港文汇报上读到梁家辉先生文章,题曰《大师霍金》。文章结尾处,作者提到“想一提霍金这种大师级人物,何以未拿过诺贝尔奖?只因其理论超前人类知识太多,学术界无法核实,而非评审诸公对大师不敬也”。

    2007年01期 No.10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62 ]

旧文新读

  •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万里;

    20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1986年7月31日在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会后,这份几经斟酌的讲话稿,送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同志看完后,未改一字便提笔批示:“很好,全文发表!”与此同时,陈云同志也批阅了这份讲话稿:“这个讲话,解决了我们党多少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986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万里同志的文章。为纪念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20周年,本刊从万里同志《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文中摘选了三个章节刊载,标题为本刊所加。20年后重读此文,仍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2007年01期 No.10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5 ]

关注

  •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新阶段 2006~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周大亚;

    <正>2006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连续四年GDP以10%以上的速度运行,并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这种避免了大起大落的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的。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趋旺、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就业基本稳定,特别是连续增长了数年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2007年01期 No.10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8 ]
  • 对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杨春学;

    <正>判断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最根本尺度,是制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正义”的实质性内容。这里所说的“社会正义”的核心为“公平即为正义”的观念,它包含四个要素:个人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得到平等的保障;个人的“基本需要”(即生存权)得到平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获得“均等的机会”;降低或尽力消灭不公正的不均等(主要是以收入和财富分配来定义的)。

    2007年01期 No.10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4 ]
  •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取向——兼谈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燕继荣;

    <正>近年来,我国社会不均衡问题日显突出,以收入分配失衡、贫富悬殊为明显特征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越来越大;药费高、学费高、房价高给社会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与安全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进而对经济效率和持续发展构成制约。

    2007年01期 No.10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47 ]

随笔

  • 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

    徐迅雷;

    <正>文化的蓬勃,从来不是一时所为,不是公众制造出来的。不要以为我们是文化制造大国,不能以为我们正在实现大国文化崛起。回顾2006年文化的度过,瞻望2007年文化的行进,我们期待文化的挺拔勃兴。

    2007年01期 No.10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1 ]
  • 《一代奸雄》:“我们要威利!”

    羽戈;

    <正>《一代奸雄》有新旧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剧情略有差异,可它们试图阐明的原则却毫无二致。剧中的政治家威利·史塔克,从一个淳朴可亲的农民,升华为深沉狡诈、不可一世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在漫无边际的权力、欲望与人性的河流中苦苦挣扎。威利的政治旅程再次证实了一条真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他还是一个无权者的时候,他的心灵与行动干净得如一尘不染的白纸;当他成为大权独揽的州长,与下属谈话的时候,他放在办公桌上的大脚,并非意味着他依然坚持粗俗的乡村生活习惯,而是——我不由想起某位政治家嘴边硕大的金色烟斗——仿佛向低落的世界炫耀着他高高在上的威严权柄。那么,我们要追问,是什么导致此一转变?习以为常的回答:权力。然而,卡尔·施密特对此表示质疑:

    2007年01期 No.10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4 ]

灯下读史

快语诤言

  • 关于“飞蝇逐肉”的联想

    耿法;

    <正>前不久,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作家武和平在研讨黑社会现象时说起“飞蝇逐肉”的现象。他提出,有一个“苍蝇和肉”的关系,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多集中于矿产、运输和各类市场,肉动了,苍蝇也跟着飞,形成“飞蝇逐肉”的现象。

    2007年01期 No.104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 ]
  • 什么是春晚的好传统?

    沈敏特;

    <正>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总要着力营造喜气洋洋、幸福和谐、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任何民族的民俗,都有寻找欢乐、营造欢乐的节日。从人性的角度看,具有普世的价值。

    2007年01期 No.104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5 ]
  • 更重要的是学术宽容

    杨涛;

    <正>应否“废除伪科学”的争论越来越离谱,一言不合双方差点上演“全武行”。继去年12月16日的辩论无果而终之后,12月28日下午,凤凰卫视第二次举办“废除伪科学”辩论,节目录制现场却发生一幕闹剧。随着节目的进行,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围绕什么是“科学”,什么属于“伪科学”,双方嘉宾和观众各执一词,有嘉宾发言时,本方热烈喝彩,对方则起哄吹口哨,喝起倒彩,有的观众甚至起身互相厉声指责。何祚庥院士担心现场混乱,自己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护”,临时决定退出。

    2007年01期 No.104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